● 本报记者葛瑶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动荡,贸易政策及货币政策变动,给实体企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近日,国元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洪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面临诸多经营压力,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与策略的需求日益迫切,期货公司需主动作为、积极转型,从“通道服务”转向“枢纽服务”,助力企业穿越周期,稳中求进。
构筑“稳预期”机制:
为企业搭起保护屏障
在洪明看来,今年以来,实体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明显趋紧,多重因素形成企业“外压”。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8%,发达国家受消费疲软、投资低迷困扰,企业扩产信心不足;而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虽势头良好,但全球整体需求不足仍制约企业扩张空间。
二是全球供应链面临深度重构。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秩序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开始显现。
三是地缘政治持续扰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红海航线紧张等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直接推高了企业的物流和原材料成本。洪明特别提到,“小微企业因资金链紧张更易陷入经营困境。”
四是产业结构加速迭代,企业转型压力陡增。传统制造业面临需求结构重塑与人口红利衰退的冲击,利润空间被压缩。尤其是“靠资源吃饭、靠规模生长”的粗放式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已难以为继。
“当前局势下,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价格信号和风险屏障。”洪明认为,期货市场凭借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正在成为企业稳定预期、对冲风险的重要抓手。一是价格发现功能“锚定未来”。期货价格体现市场对未来供需的集体预期。洪明以铜为例解释,当铜期货价格上涨时,预示未来供应紧张,生产者会增产而下游企业会减少消耗,避免现货市场“追涨杀跌”。
二是风险管理功能“锁定成本”。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嵌入场外期权等方式,企业可在原材料上涨或产品跌价前锁定利润。“2024年工业硅价格波动超50%,但通过工业硅期货,光伏企业可提前布局采购与库存,平滑成本曲线。以通威股份(600438)为例,其通过买入Si2405合约,有效规避了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利润侵蚀。”洪明介绍。
三是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行为”。期货的升贴水结构可引导企业调整产销节奏、制定投资决策。例如,在尿素领域,国元期货推动企业参与“商储无忧”项目,通过套期保值应对淡季跌价风险,保障春耕用肥供给。
服务实体企业:
从“金融高地”走向“田间地头”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元期货聚焦“破圈下沉”,不断推动服务体系从“金融高地”走向“田间地头”。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国元期货在服务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需求方面,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探索出多项突破性模式。
一是深化“保险+期货”模式。2024年,国元期货主导或参与超300个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涵盖玉米、苹果、生猪等多个品类,为农户和企业挽回损失超1.5亿元。陕西白水县苹果项目更是实现“价格+产量”双重保险,成为业内首个收入险实践案例。
二是灵活运用基差与含权工具。据洪明介绍,2024年,国元期货通过基差贸易深入实体产业链,服务企业200余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60%。将期权嵌入现货合同,如陕西苹果产业链中,上游锁定最低售价、下游锁定最高采购价,实现产业链协同避险。
三是仓单与交割服务落地生根。通过仓单约定购回,为小微企业在业务高峰期提供融资通道,2024年国元期货累计支持逾3亿元;公司协助洛川苹果企业进入交割体系,推动标准化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在洪明看来,制约期货工具广泛应用的关键,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认知与机制。
“中小微企业对期货工具的理解有限,存在‘畏难情绪’。”他表示,全国5000余万中小微企业中,仅不足4万家次通过风险管理公司参与期货市场。此外,由于保证金和套保成本较高,中小企业紧张的现金流难以承担期货交易资金占用。
机制方面,制度障碍仍待破题。部分国企因考核、审批等原因,参与期货市场存在诸多掣肘;税收政策不明确、跨境套保外汇管制等问题尚未破题。
此外,工具适配性尚需提升。洪明表示,部分特色产业链仍缺乏相应期货品种,或者合约设计与企业业务不匹配,造成基差风险、操作困难等现实问题。同时,期货经营机构陷入低水平价格竞争,定制化服务能力弱,难以提供高附加值方案。
洪明建议,期货行业应从四方面发力:一是降低中小微企业参与门槛,推行“保险+期货”普惠模式,利用AI分析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套保方案,降低中小微企业学习成本;二是完善期货品种体系,向特色农产品延伸;三是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供“期货+产业链”深度服务,满足非标风险需求;四是政策协同与生态构建,明确套保税收优惠,简化国企参与审批流程,为企业“松绑”,同时通过“期货+银行+保险”模式,整合金融资源支持产业链升级。
未来方向:
打造产业风险管理枢纽
展望未来,洪明认为,期货公司要真正发挥市场功能,需深度嵌入产业链条,成为实体企业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枢纽”。
“期货+”仍是突破口。洪明认为,未来应整合数智化工具,推动期现融合向仓储、物流、融资等环节延伸;全球化趋势也推动企业风险管理边界不断拓宽。“同时,期货行业未来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行业形成合力。”洪明强调,期货公司应从单一的“通道服务”转向“枢纽服务”。国元期货近年来在“保险+期货”、基差贸易、交割库网络等方面的探索,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赖于政策优化、税收支持、品种创新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当前,期货工具在服务实体方面已日益发挥作用,市场上对期货仍有“高杠杆、高风险”的标签。要打破这一误区,“靠说教远远不够,必须用服务重塑信任,用案例替代宣传。”洪明坦言。
在企业端,国元期货以“场景化”为原则,开发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应对手册》《库存风险对冲工具包》等教材,通过切入典型的行业痛点,用“企业语言”讲解如何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利润、平滑现金流。同时,沙盘推演、模拟经营等培训形式让企业家在模拟经营中体验期货对冲效果,增强风险感知与工具理解。
对广大投资者,国元期货主张建立风险分级教育,根据交易者资金规模、风险偏好、交易期限等指标推送差异化内容,倡导理性投资。
在高校端,国元期货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实训基地、竞赛活动等形式推动“期货知识进校园”,连接理论与实践,激发青年对金融市场的兴趣,也为行业挖掘和培养人才。
洪明还特别提到,对期货市场价值的认知不应仅停留在企业与交易者层面,更要传达给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我们应积极向政府机构和监管人员介绍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功能作用以及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争取政策支持和指导,促进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本专栏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公牛配资-公牛配资官网-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正规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