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工人文化宫烛光摇曳,120余名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围坐一堂,首次迎来专为他们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一名快递小哥捧着蛋糕感慨:“平时都是我们给别人送惊喜,今天终于有人为我们过生日。”这场由连云港市总工会发起的活动,是当地聚焦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切实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连云港市总工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持续拓宽服务渠道,以法治意识增强为引领、以综合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维权服务质效提升为目标,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去年7月起,市总工会联合司法、交通等部门启动“从‘新’出发·与法同行”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编印《货车司机权益维护法律知识问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维权典型案例选编》等手册,依托“司机之家”“小易说法”等阵地精准普法。对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劳动者,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援助,累计帮助320余人追回工资、赔偿等费用350余万元。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立法调研,形成建议草案,给市人大审议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地方人大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开展“一函两书”劳动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为3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指导快递、网约车、货运等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权益保障协议,两项做法均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为了让更多劳动者找到组织,连云港市总工会制定《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编印《入会指南》,成立市、县区两级行业工会联合会33家,累计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4.35万人,实现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等行业工会全覆盖。
依托新时代“枫桥经验”,市总工会倾力打造连云港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人社、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及社会组织共同进驻,形成“一站式”“一体化”维权联动机制;同步在街道、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站点32个,招募专业服务人员120人。灌南县工会把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嵌入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实现阵地“双向融入”。
为了让服务触手可及,全市各级工会投入近150万元,对126家工会驿站中的44家进行智能化升级,联合建成标准化“司机之家”38家,点亮15分钟“为‘新’服务圈”,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货车司机随时能喝口热水、给手机充电、求助法律问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黄洪涛 通讯员胡晓龙 易怀丽 徐燕华)
公牛配资-公牛配资官网-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正规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